技術性能
1、灌漿樹脂(裂縫修補)膠技術性能均符合國家標準《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》(GB 50367-2006)和交通部行業標準《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》(JTG/T J22-2008)A級膠要求。
2、可按客戶要求進行設計與研發,以滿足特殊要求。
使用方法與施工要點
A、裂縫表面的處理 B、調膠 C、封縫 D、設置注膠嘴 E、壓力灌膠
1、裂縫處理
對較小的混凝土構件裂縫,用鋼絲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縫表面的灰塵、浮渣及松散層等污物,刷去浮灰;用酒精沿著裂縫兩側2-3cm范圍擦拭干凈。
對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構件或較深的裂縫,可沿裂縫采取鉆孔灌膠,以便使膠液有廣的通路進入裂縫。
2、設置灌膠嘴底座
在裂縫的交錯處、裂縫較寬處及裂縫端部等位置必須設置灌膠嘴。灌膠嘴的間距可根據裂縫大小、走向及結構形式而定,一般灌漿嘴間距為20-30cm。在一條裂縫上必須設置有進膠、排氣或出膠口。灌膠嘴底座可先采用封縫膠粘貼在預定位置,也可在封縫時一同粘貼。
應特別注意防止堵塞灌膠嘴。
3、封縫
封縫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灌漿效果與質量,應特別予以重視。裂縫的封閉可采用封縫膠,按**配膠比例稱取并調配封縫膠。用油灰刀沿裂縫反復涂刮后均勻涂抹一層厚約1-2mm、寬不小于30mm的膠泥,注意防止小氣泡或密封不嚴。
4、封縫膠固化快、粘結牢固,需隨配隨用,是自動壓力灌漿工藝配套使用的裂縫封閉和粘貼底座的膠。封縫完好后10分鐘即可進行注膠
5、配制灌注膠液連續注膠
注膠操作應使用的注膠器具。按比例配制灌漿樹脂,倒入軟管中,把裝有樹脂的灌漿器旋緊于底座上,松開彈簧進行注膠。根據裂縫區域大小,可采用單孔灌漿或分區群孔灌漿。在一條裂縫上的灌漿可由淺到深,由下而上,由一端到另一端。樹脂不足可反復補充。灌漿壓力常采用0.6MPa的自動壓力灌漿器注漿,在保證灌漿順暢的情況下,采用較低的灌漿壓力和較長的灌漿時間,可獲得好的灌漿效果。當最后一個出漿口出膠且出膠速率保持穩定后,再保持壓注10分鐘左右即可停止灌漿。拆除灌漿器并用堵頭旋轉于底座以防止膠液溢出
6、膠液固化
灌漿樹脂(裂縫修補)膠應在5℃以上的環境中固化,固化時間視環境溫度而定。一般情況(25℃)下,固化2-3天即可。
7、灌膠效果檢驗
灌漿結束后應檢驗灌漿效果及質量,凡有不密實等不合格情況,應進行補注。
本品為混凝土結構性微細裂縫灌漿處理樹脂膠。采用低粘度環氧樹脂、高聚物乳液等配以各種添加劑、活性助劑改性精制而成。該膠不含揮發性溶劑,具有樹脂本體收縮小、強度高、韌性好、適應力強等特點。固化后收縮率低(1.3%-1.5%)。
GST改性環氧樹脂灌縫膠產品用途
適用于灌補0.5mm的結構性微細裂縫,亦可對砂漿、混凝土、磚板空鼓縫隙等各種狀況進行灌漿加固處理。
GST改性環氧樹脂灌縫膠技術性能
膠體性能 | 性能項目 | 檢驗結果 | 性能要求 |
鋼---鋼拉伸抗剪強度標準值Mpa | 11.5 | ≥10 | |
抗拉強度Mpa | 22.6 | ≥20 | |
受拉彈性模量Mpa | 1527 | ≥1500 | |
抗壓強度Mpa | 62.8 | ≥50 | |
抗彎強度Mpa | 32.1 | ≥30.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狀破壞 |